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兵器 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出土 长11.8——14厘米 弓箭是原始人的狩猎工具,也是作战的武器。钱山漾出土的石镞,形制规整,磨制锋利,中脊起棱,有翼带挺,是所见史前制作最精良的石镞之一,原始人为增加箭的杀伤力,还往往在箭头上涂抹毒药。
清 《四库全书》是乾隆时纂修的一部大丛书。乾隆三十八年(公元1773年)朝廷设四库全书馆,由总纂官纪昀等主持编纂。纪昀(公元1724——1805年),献县(今属河北省)人。乾隆四十六年(公元1781年)全书修成,收书3503种,79337卷。《四库全书》的定名,本于唐玄宗时在两都分四库以贮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书籍。为了全书整齐美观,《四库全书》一律手抄,先后抄成正本7份,另有底本1份,分藏于文...
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27-29厘米 丝绸之路不仅路途漫长,其间还要穿越茫茫戈壁,风沙弥漫,行程艰巨。被称为“沙漠之舟”的骆驼性情温顺,耐饥渴能力强,可以负重致远,成为当时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。
汉 西汉 丝织品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 西汉纺织业发达,尤其是丝绸生产,技术先进,产量大,花色品种多。官营丝绸作坊生产规模很大,能够织造出多种精美华丽的丝织物,除供国内使用,还远销国外,为横贯亚欧大陆的“丝绸之路”的繁荣昌盛和贸易交往提供了物质基础。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“乘云绣”黄棕绢等大量丝织品,包括了目前所知汉代织物的大部分品种,色谱全,纹样鲜艳繁缛,制作工...
唐 明器 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唐墓出土 高11.6厘米、长8.9厘米 这辆瓷牛车小巧精致,牛头部向上,双腿并立,似乎不愿前行。旁边一御者似乎正在安抚它,车厢内坐着一位年轻女子,关切地注视着外面的情形。车厢前面有挡板,后面有门可供开启。顶棚前后出檐,上施褐色釉。生动地表现了唐代乘牛车出行的情形。 先秦时期,牛车被看作“平地往载之具”,只用来拉笨重的东西。汉代人已经把...
清 作者: 陈梦雷主编 此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,由康熙时进士陈梦雷主持编成。他奉康熙帝第二子诚亲王之命,从康熙三十九年(公元1700年)开始编纂,到康熙四十五年(公元1706年)完成初稿。十年后,上呈康熙帝。康熙帝定书名为《古今图书集成》,又请人重加编校。到雍正时,由蒋廷锡等主持增删润色,最后完成。该书分为历象、方舆、明伦、博物、理学、经济6编,包括32典,共6109部,10000卷...
唐 明器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长16.5厘米、高15.6厘米 唐代以都城长安为中心,拥有完整的驿道网,这些驿道除了供官府公务使用外,也是商贾贩运货物和民间来往的通道。驿道上相继出现了许多为过往旅客服务的民营店肆供应酒馔,而且许多店肆还都配置有驴赁客乘的“驿驴”。这些驿驴往来便捷,倏忽数十里,如同驿骑,成为陆路交通上的得力交通工具。这件备有鞍鞯的三彩驴,正是当时驿驴的...
清 作者: 王夫之 王夫之(公元1619——1692年),字而农,号姜斋,衡阳(今属湖南省)人,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。清兵南下,他积极从事抗清斗争,失败后,隐居著述。因他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麓,世称“船山先生”。在学术方面,他继承和发展了宋代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,通过对宋、明以来各种主、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,集古代唯物主义之大成,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。他首先肯定宇宙是由客观存在的...
汉 新朝 铸钱范型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新莽钱范窑址出土 “大泉五十”初铸于居摄二年(公元7年),这是王莽第一次货币改革的新铸币之一,天凤元年(公元14年)王莽进行第四次货币改革后,尚继续流行,但已迅速贬值,至地皇元年(公元20年)被禁用。它是王莽统治时期流行时间较长的一种币型,“大泉五十”陶范正是这一史实的见证。
清 作者: 顾炎武 顾炎武(公元1613——1682年),字宁人,号亭林,昆山(今属江苏省)人,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、学者。清兵南下,他曾在家乡附近组织抗清斗争,失败后,离家远行,在各地考察山川形势。他博览群书,对经学、史学、天文、地理、音韵、金石等都有研究。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,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,是物质的变化运动。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,提出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他治学反对空谈,...
汉 新朝 铸钱范型 长9.1厘米、宽7.4厘米 始建国二年(公元10年),王莽进行第三次货币改革,实行包含二十八品的宝货制。所谓二十八品,包括泉货六品、贝货五品、龟宝四品和布货十品等,“大布黄千”属于布货十品。这次币制改革极端混乱,激起人民的强烈抵制,私下用五铢钱进行贸易。王莽降诏禁止,重罚使用五铢钱的人,自公卿大夫至庶民百姓,获罪的不可胜数。王莽被迫于同年废除宝货制,仍然通行“...
唐 丝织品 196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长19厘米、宽14厘米
汉 新朝 量器 通长23.92厘米、高11厘米、容积1940毫升 此器上下边缘刻篆书铭文,外壁漆画黍、麦、豆、禾、麻纹。据铭文可知,此器铸造于王莽始建国元年(公元9年)。此方斗前外壁铸凸起凤纹。左壁有禾、麻,右壁有麦、豆,后壁柄下有黍等图形,可能均为漆绘。图形下底边分刻篆书“嘉禾”、“嘉麻”、“嘉豆”、“嘉麦”、“嘉黍”等字。方斗上口横刻篆书铭文:“律量斗,方六寸,深四寸五分,积...
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42.4厘米 在唐代,大批外国商人、政府使节、留学生和宗教徒等经陆路和水路来到中国。他们多居住于长安、洛阳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。在当今的考古中,经常可以发现各种形象的外国人俑。这些深目高鼻的胡人蕃客,是当时中外经济交流的具体实现者,也是中外思想观念、宗教、艺术和科学交流的使者。
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昙石山文化 炊具 1964年福建省闽侯县昙石山出土 高9.4厘米 昙石山文化的陶器种类有釜、豆、簋、壶和杯、纹饰有绳纹、篮纹、网纹、镂孔等,还有绘红色条带,卵点纹的彩陶和少量饰曲尺纹,叶脉纹的几何印纹陶器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